认证监管工作指导手册
(一)有机产品认证监督检查工作指南
1.1检查依据
1.1.1法律、法规和规章:《产品质量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食品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认证认可条例》《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155号)、《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162号)、《认证机构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164号)。
1.1.2认证实施规则:《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认监委公告2014年第11号)、《有机产品认证目录》(2018)。
1.1.3认证依据标准:
1.1.3.1《有机产品国家标准》(GB/T 19630),包括:19630.1生产、19630.2加工、19630.3标识和销售、19630.4管理体系。
1.3.2《关于批准发布GB/T19630.1<有机产品>国家标准第1号修改单等三项国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国家标准委公告2014年第3号)
1.2、检查方式和内容
1.2.1对获证企业的监督检查
认证活动的合法合规检查
检查内容:认证合同、检查计划和报告、样品和环境等检测报告、认证证书、销售证(适用时)等认证档案。(见有机认证监督检查记录表一)
检查要点:
①认证机构是否经批准,检查员是否经注册,检查员专业和能力是否符合要求。中国有机产品认证和出口有机产品认证如欧盟、美国等有机产品认证属于自愿性产品认证类别下的两个不同审批领域,其认证检查员也分属两个注册领域,需加以区分。
②是否签订认证合同,是否存在认证、咨询一条龙,认证收费是否符合国家有关价格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认证机构是否向获证组织提供了检查计划和报告,产品和环境监测报告是否符合要求,是否有增加、减少、遗漏认证程序或程序要求的行为。
③对于新认证的有机基地,关注转换期时间是否符合要求;现场检查时间是否为生产季节,检查范围是否覆盖了认证证书的产品、场所和过程范围。监督检查距上次检查时间是否超过12个月。
④认证机构出具的销售证标明的产品数量累计是否超过实际生产、加工数量。
⑤认证证书内容是否齐全,证书编号和有效期是否符合要求,认证产品是否在认证目录内,证书中的产品年数量是否和实际生产、加工数量一致。
⑥认证档案和证书信息是否和“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中的信息一致。
获证企业和产品符合性检查
检查内容:获证企业基本情况,管理体系运行,作物的种植,产品收获、运输、贮藏和包装,产品的标识与批号,投入品的管理,产量和销量的核对等。(建有机产品认证监督检查记录表二)
检查要点:
(1)查阅获证企业资质证明和土地使用权证明及合同等,确认获证企业是否具备了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资质。
(2)结合现场检查,确认获证企业是否按照管理体系要求实施内部管理,是否建立内部检查制度,生产、加工、内部检查记录是否齐全并真实有效。
(3)实地检查获证企业的生产/加工现场,确认获证企业实际生产/加工和管理情况与认证检查描述情况的一致性。
(4)对企业库存产品及包装、认证证书、销售证及标志使用台账等进行核查,确认获证企业是否在认证证书限定的产品类别、范围和数量内正确使用认证标志标识。包括是否在认证产品或产品的最小销售包装上正确加施认证标志(需同时加施认证标志、有机码和认证机构名称);是否在未获证产品上加施认证标志;已加施的标志是否累计超过证书中限定的数量;是否超过证书有效期、证书暂停期间或被注销、撤销后,仍继续使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
可不使用认证标志的情况:现场采摘销售的果蔬类有机产品;不直接零售的、仅作为加工原料的有机产品;无法加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的散装或裸装产品以及鲜活动物产品等。
1.2.2销售场所的监督检查。
检查要点:重点检查认证标志(见有机产品认证监督检查记录表三)
1.2.2.1.在产品宣传资料、产品、产品最小销售包装及其标签上标注“有机”、“ORGANIC”等文字表述和图案的(包括进口产品),检查是否获得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核查认证证书、销售证、有机码和“中国食品农产品认证信息系统”信息的一致性。
1.2.2.2.核查是否在认证证书限定的产品类别、范围和数量内正确使用认证标志标识,是否同时加施认证标志、有机码和认证机构名称。
1.2.2.3.是否在证书标明的生产、加工场所外对有机产品进行二次分装、分割或者自行加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
1.2.2.4.是否违规标注“有机配料生产”和“有机转换”。除非获得有机产品认证,仅部分配料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的,或获得有机产品转换认证的,均不得在产品及包装、标签中标注“有机配料生产”和“有机转换”等字样。
对不符合相关规定的销售者,应当责令整改,对生产企业超期、超范围或者伪造、冒用认证证书和标志的,按照有关规定查处。
2.1、有机产品认证常见违法违规行为
认证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
违法违规行为
适用罚则
伪造、变造、冒用、非法买卖、转让、涂改认证证书。(认证机构自行编制认证证书编号的,视为伪造认证证书)。*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四十八条“地方认证监管部门责令改正,处3万元罚款。”
认证机构向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有机产品生产产地环境要求区域或者有机产品认证目录外产品的认证委托人出具认证证书。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四十九条“责令改正,处3万元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认证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一)未将有机产品认证标志、有机码上传到国家认监委确定的信息系统;(二)未向国家认监委确定的信息系统报送相关认证信息或者其所报送信息失实;(三)未按规定向国家认监委提交进口有机产品认证相关材料备案。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五十一条“国家认监委应当责令改正,予以警告,并对外公布。”
认证机构发放的有机产品销售证数量,超过获证产品的认证委托人所生产、加工的有机产品实际数量。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五十二条“责令改正,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认证机构对有机配料含量低于95%的加工产品进行有机认证。
《有机产品认证管理办法》第五十三条“地方认证监管部门责令改正,处3万元以下罚款。”
*注:1.伪造、冒用认证证书的,同时适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第二十六条罚则,非法买卖、转让认证证书的,同时适用《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管理办法》第二十七条罚则。2.该行为的违法主体可能是认证机构、获证组织或其他单位。
获证组织的违法违规行为 ……此处隐藏9910个字……
审核人天数
初审合同人天数:
执行日期(一)年月日至 年月日(共日)
(二) 年月日至年 月日(共日)
监督合同人天数:
执行日期:年 月 日至年 月 日(共日)
再认证合同人天数:
执行日期:年 月 日至年 月 日(共日)
检查内容
检查重点及事实情况描述
2.1环境因素
组织的“环境因素清重要环境因素清单”包括以下内容:
□ 覆盖了四种状态、三种时态和八个方面(5.3.2 环境因素的识别范围应覆盖公司机关和各厂范围内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或可望对其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识别时要考虑的内容:“四种状态”指正常、异常、关闭和启动、紧急;“三种时态”指现在、过去(包括遗留的问题)和将来;“八个方面”指向大气排放、向水体排放、向土地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使用(如电、煤、油等)、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废物和副产品、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和外观等)。
□ 信息基本齐全(包括日期、审批人等信息);□ 体现组织的典型污染问题;□ 考虑了供方和合同方在给组织提供产品和服务时产生的环境因素。
2.2法律法规
1.组织的“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包括以下内容:□ 法律、法规、排放标准、有关要求等;□ 组织收集的法律、法规、环境标准等为现行有效文本。
2.组织建立了获取和更新适用法规的职责、权限、时机、方法和频次制度规定:□ 是;□ 否。
3.新、扩、改建项目办理了“环评”手续(适用时):□ 是;□ 否。
2.3环保设施
(重点检查)
认证机构对组织的下列“环境安全风险控制点”实施了有效审核。包括:具有满足要求的环保设备及场所:□ 是;□ 否。环保设备符合法定要求(适用时):□ 是;□ 否。相应环保设施、装置处在正常运行状态:□ 是;□ 否。建立了应急予案并能定期进行演练:□ 是;□ 否。危化品库房管理状况符合要求:□ 是;□ 否。认证机构进行了现场审核:□ 是;□ 否。
2.4运行控制
1.组织对重要环境因素有关的运行活动定期进行策划:□ 是;□ 否。
2.组织对主要污染源控制情况良好:□ 是;□ 否。有关污染控制设施运行记录符合要求:□ 是;□ 否。
2.5监测测量
环境监测、测量结果符合预期:□ 是;□ 否。没有县级以上环保部门监测不合格的情况:□ 是;□ 否。
五.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管理手册
初次发布时间
年月日
现行版次
年 月 日
实施时间
年 月日
程序文件
初次发布时间
年月日
现行版次
年 月 日
实施时间
年 月日
认证机构名称
联系人姓名
联系电话/传真
最近一次的审核日期
201 年月日至年 月日(共日)
审核组成员姓名
审核人天数
初审合同人天数:
执行日期(一) 年月日至 年月日(共日)
(二)年月日至年月日(共 日)
监督合同人天数:
执行日期: 年月日至 年月日(共日)
再认证合同人天数:
执行日期: 年月日至 年月日(共日)
检查内容
检查重点及事实情况描述(不合格详见《汇总表》)
2.1法律法规
1.“适用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清单”包括以下内容:危化品、有毒物作业场所、特种设备和消防等法律法规:□ 是;□ 否。组织收集的法律、法规、标准等为现行有效文本:□ 是;□ 否。
2.办理了安全生产许可证:□ 是;□ 否。
2.2危险源辨识
1.组织的“危险源/重大危险源清单”包括的信息基本齐全:□ 是;□ 否。清单包括了典型职业健康安全问题:□ 是;□ 否。清单考虑了供方和合同方在给组织提供产品和服务时产生的危险源:□ 是;□ 否。
2.危险源/重大危险源识别覆盖了体系范围内的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所有的设备:□ 是;□ 否。
2.3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重点检查)
认证机构对组织的下列“安全风险控制点”实施了有效审核:包括:组织定期进行风险评价,对风险采取了控制措施:□ 是;□ 否。组织的风险评价记录和风险控制措施及内容充分:□ 是; □ 否。认证机构进行了现场检查:□ 是;□ 否。
2.4现场管理
1.有关通风、防爆照明、防晒、调温消防设施和器材、防泄漏的设施和器材满足要求:□ 是;□ 否。
2.化学危险品配备了专业技术人员实施管理:□ 是;□ 否。化学危险品有标志、标签和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是;□ 否。
2.5绩效测量
1.按行业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部门的要求对有关噪声、粉尘、有毒有害气体进行了监测:□ 是;□ 否。
2.对化学品、特种设备、特殊工种、职业病进行了监控:□ 是;□ 否。对事故处理情况进行了记录:□ 是;□ 否。
3.没有县级以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部门监测不合格情况:□ 是;□ 否。
六、总体评价
评价内容
总体评价结论
存在问题说明(当总体评价是较差、或混乱时,需填写具体问题描述)
管理体系运行总体有效性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QMS):
□ 总体良好;□ 总体正常;
□ 总体一般;□ 总体较差;
□ 总体混乱。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EMS):
□ 总体良好;□ 总体正常;
□ 总体一般;□ 总体较差;
□ 总体混乱。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OHSAS):
□ 总体良好;□ 总体正常;
□ 总体一般;□ 总体较差;
□ 总体混乱。
检查人员(姓名、职务): 检查日期: 年 月
文档为doc格式